LDT模式探讨——助力国内基因诊断发展

安甲生物    新闻资讯    科普专栏    LDT模式探讨——助力国内基因诊断发展

Q1:LDT是什么?

 

临床医生通常依靠各种工具来诊断病情并指导治疗决策。最普遍使用的是体外诊断(IVD)技术。患者会根据诊断结果再进行相应的治疗,因此确保测试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传统的IVD诊断产品由医疗器械管理部门监管,制造商必须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测、验证和临床实验来确认该测试在诊断特定疾病的准确性和可用性,然后才能将其投放市场。

 

随着医疗科研的飞速发展,传统的IVD诊断项目由于审核验证周期过长,应用于临床的过程中存在滞后性,常导致一些具有明确临床意义,如筛选、诊断、预后判断、预测、监测或确诊等预期目的诊断方法无法及时应用,因此临床实验室自建项目(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简称“LDT”)应运而生。

 

LDT模式,即实验室研发诊断试剂,系指尚未获得产品注册,仅在实验室内部研发、验证和使用的体外诊断项目。提供LDT服务的主体是具有资质的独立医学实验室,医院将其检测服务外包给此类公司或共建实验室模式,企业和医院合作,为医院搭建检测系统,包括设备采购、技术导入、人员培训等,以建立与医院的长期合作。

 

图片

图1 LDT与IVD产品的开发流程、周期比较

 

Q2:LDT的存在价值?

 

LDT的价值主要在于能提供解决临床中出现的罕见疾病的诊断方法,对已知明确的证据由于市场上无相关IVD产品但临床上急需的诊断方法提供解决方式。

 

我国目前开展的LDT项目在数量和种类上都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我国NGS领域除了少数获批的IVD产品,例如NIPT、PGT、非小细胞肺癌小panel等,其他临床检测服务基本属于LDT项目。

 

卫健委在《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中强调,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前必须要“病理组织学确诊”且进行“合规”的“基因检测”。但实际目前在国内癌症诊断领域中,有证的靶向用药基因产品不多,缺少很多可以治疗癌症的新药、新发现可诊断癌症的有证基因检测产品。

 

LDT的存在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临床上关于遗传病的新基因、癌症相关基因的新发现,由于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无法很好的包括,很多检测手段均通过LDT试剂完成。

 

Q3:LDT的合规性?

 

2021年3月19日,由国家药监局正式发布最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LDT模式给予了认可。《条例》第五十三条提到:“对国内尚无同品种产品上市的体外诊断试剂,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的临床需求,可以自行研制,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本单位内使用。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制定。”

 

图片

图2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39号)

 

Q4:LDT国内开展与转化现状?

 

根据2020年《中国卫生资源》披露的上海市LDTs调查中,仅19家有正向反馈,占全市二级甲等及以上的医疗机构、独立实验室和社会办医院的16.5%,开展LDT的项目数达302项次,年检测量为82.3万例。而在2013年仅美国Labcorp、德国Synlab开展的实验室检测项目就已多达5000余项。相较于国外,目前国内开展的LDT项目较少,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根据广州市政府正式发布的《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时期,广州把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工程。其中,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增加值2025年目标达到2100亿元,并分别在医学检验、基因检测、精准医疗、智慧医疗等方面做出了规划。

 

《规划》提出,在医学检验领域积极支持实验室自建检测方法(LDT)试点,鼓励开发“整合式”平台技术,研发高端检验检测一体化设备,攻克仪器的稳定性、可靠性、微型化和智能化等关键技术。鼓励医检业务外包,将第三方医学检验作为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充。支持检验检测产品纳入医保目录。要培育发展新型健康服务业,瞄准精准医疗、智慧医疗需求,依托基因检测和个体化治疗技术进步,构建精准诊疗平台和临床转化体系,建设国际领先的精准医疗中心。

 

2024年1月5日 15:53
收藏

安 甲 生 物